砼笔淬新程
发布时间:2025年05月12日
时光荏苒,转眼间我来到西三教城中村改造回迁项目部已有三个月。这三个月的成长轨迹,就像施工现场那昼夜运转的塔吊——看似循环往复,实则每天都在攀升新的高度。
记得有一次接到项目关键节点的报道任务,为了呈现全面、准确且有深度的新闻内容,我与各个部门紧密联系。从质量负责人处采访项目亮点,了解施工难点与攻坚过程,到施工现场收集一线的工作细节,每个环节都不容有失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地与不同性格、不同专业背景的同事沟通协作,精准获取所需信息。为了将“一板到顶”支模工艺的专业介绍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,我把技术员讲解BIM模型时的录音反复研究,又跟随工长前往现场记录支模施工过程,稿件改了一遍又一遍,终于完成一篇有深度的新闻报道。同时,我深知每一篇宣传稿件的写成,并非我一人之力可以做到,而是整个项目集体智慧浇灌出的“花朵”,而我有幸成为那个执笔的“园丁”。
稿件撰写期间,与媒体编辑老师反复交流修改意见的过程,也让我受益匪浅。从资深新闻人身上,我深刻理解了敏锐判断新闻价值以及严谨要求文字表述的重要性,深刻体会到一篇优秀的报道不仅要关注事件本身,更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,用大众看得懂的语言进行呈现。当看到自己参与采写的《“一板到顶”塑造墙面“颜值”》登上《河北工人报》时,那些“点灯熬油”伏案写作时的疲惫感,突然都化作了油墨香的甘甜。
三个月的时间,日记本上,密密麻麻记满了许多“第一次”:第一次用无人机航拍覆盖面积约19.13公顷工程全貌的震撼画面;第一次小心翼翼地攀爬钢管楼梯;第一次因为用错专业术语被“留堂补习”;第一次在夜间拍摄工人们“打灰”过程……这些沾着混凝土气息的故事,让我懂得工程类新闻从来不是简单的文字搬运,而是要在钢筋水泥间捕捉跃动的人文温度。
在这里,我不仅提升了写作、摄影、沟通协调等技能,更收获了不惧困难的勇气和团队协作的宝贵经验。未来,我将继续坚守岗位,用文字和镜头,记录项目的精彩,为公司宣传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,也期待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更多的自我突破与成长。(李畅)